葛义学
葛义学,男,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安徽舒州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10年牵头成立舒城县东方粮油种植 专业合作社,2013年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同创建六安市农业科技专家大院舒城水稻分院,2014年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6年成立安徽舒州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公司获“六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他致力于农业水稻发展13年,从生态种植、农业科技服务到精深加 工,打造出“米乡情”系列大米品牌。种植一棵稻,做精一粒米,满载荣誉却依然砥砺前行,坚持种好本土优质米,树立本土品牌化,让舒城老百姓都能吃上本地种植的绿色安全放心粮,推动我县现代农业大发展。
一、科技强农示范带动
安徽舒州生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舒城县城关镇河口村境内建立再生稻高质高效示范片1个,基地1000亩。再生稻是利用水稻的再生特性,通过水肥管理等栽培措施,使头季稻(中稻)收获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萌发,进一步生长发育而成的水稻。它具有生育期短(70天左右),种一次收两次,省种、省肥、省药、省工等优点。基地聘请再生稻首席专家安徽省农科院吴文革研究员、安徽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武立权、县农技推广中心等专家教授全程对基地进行跟踪指导服务,制定“再生稻品种选择”、“工厂化塑料大棚套拱棚集中适时育秧”、“合理密植”、“精确定量平衡施肥”、“湿润节水灌溉”、“病虫草害绿色综合防治”、“收获减少碾压毁蔸”、“遇冷化控”等为核心技术的再生稻全程机生产技术方案。2021年再生稻平均产量达280公斤,加上头季稻谷亩产760公斤,两季稻谷每亩共1040公斤。再生稻烘干加工后米质械化生产技术方案。2021年再生稻平均产量达280公斤,加上头季稻谷亩产760公斤,两季稻谷每亩共1040公斤。再生稻烘干加工后米质国标二级以上,每市斤再生稻米售价5元,实现亩收益1500元,加上头季稻谷达3000元以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带动2022年全县再生稻种植2万亩。
二、机械强农 节本增效
近年来,为响应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以带领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目标,让小农户充分享受到现代农业成果带来的便捷和福利。公司自实施农业全程社会化服务以来,在当地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公司发挥了较好的服务带动和示范推广等作用,受到了当地服务农户和规模经营主体的一致好评。公司严格按照章程分工负责,落实工作责任制,专人负责农机服务合同签订、作业安排、机具调度、质量监督、服务收费.机具保养维修等环节,确保各项有人管,事事有人抓。2021年水稻全程托管10000亩,农户亩节本增效180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万元。
三、订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舒城县地处江淮之间,温光充足,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为让舒城百万人口吃得上本土种植的绿色安全放心粮,2022年,公司在农业服务继续做大做强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服务范围,公司通过选择优质水稻品种开展订单种植,开发符合安徽地区百姓口感的大米,打造“米乡情”牌优质大米,唱响“舒城大米”公共品牌,引领农户改变种植结构,向优质水稻种植方向发展。公司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按照绿色食品栽培技术要求种植,统一配送优质水稻种子并集中连片种植、统一播种时间、统一提供机械化育插秧,增施有机肥提高大米适口性等措施提高稻米品质。收获后公司每吨加价200元收购,确保农户每亩水稻增收100元以上。该项目对于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有力的促进我县优质水稻的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项目对于提高我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助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并有力的促进我县优质水稻的快速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驱动发展。葛义学同志长期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自创业以来,成绩显著、硕果累累。先后参与和起草制定省级地方标准2件,企业标准2件,授权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13件,软件著作权1件,转化科技成果12件,发表论文4篇,注册商标4件,承担科技计划项目3个,建设创新平台4个。公司累计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总面积近30万亩次,服务农户1200户,脱贫户260户,年帮助农户增收300多万元。
葛义学多年来工作兢兢业业,用创新思路发展生产,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带动效果明显,在农业标准化种植,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被评选为“国家农村农业创业导师”,“全国种粮大户”,“安徽省劳动模范”,“安徽省首批百佳新型职业农民”,“安徽省农民创业带头人”,“安徽省农机大户标兵”,“六安市五四青年奖章”,“六安好人”,“六安市优秀科技特派员”等称号。